青年如初春,如朝日,榜样力量恰似破晓晨光。为弘扬新时代青年品格,展现我院学子榜样风采,特开设"榜样π"专栏。在这里,我们将走近那些在志愿服务、艺术修养、竞技体育、学科竞赛等各领域振翅高飞的"头雁",透过他们真实可感的故事,触摸青春最炽热的脉搏。愿每位读者都能在此寻得共鸣,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,让更多"头雁"从雁阵中振羽而出,在属于自己的青春赛道上书写崭新篇章。

左天娇,女,中共预备党员,艺术传媒学院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5班学生。现任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年级长、艺术传媒学院党建工作站主任,曾任学生书院联合会执行主席、美食协会社长、双创先锋班项目经理等十余项职位。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,也有幸荣获重庆市“优秀毕业生”、重庆市“三好学生”、校“移通之星——工作标兵”等荣誉称号。
人们说笨鸟先飞,勤能补拙。她说,起点低从来不是借口,行动力才是改写命运的密码。

初入大学,她是连广编专业的高考平均分都不及的一名普通学生,而现在,综测成绩始终保持专业前三,这期间她不断追赶,从年级第三到第一,并连续三年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与国家励志奖学金。她深知深耕学习是一名学生的本分,大学时光应有更多的体验,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。

大一时,面对众多学生组织的招新,让她无从下手,每个组织都很吸引她,都想体验一番。于是,她做了一个很冒险的决定,加入了一个校级组织,一个书院组织,三个社团组织,两个志愿支队,笔试进了青马工程中阶班,面试进了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学生组委会,同时还是专业年级长,忙得不可开交。这段“时间管理大师”的经历,让她在不同的角色切换中,提升了统筹协调与应变能力。
大二,是“定型”发展的关键一年。经过深思熟虑,她选择了在北山书院留任发展。作为书院组织的学生骨干,从执行者转变为策划者,面临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招新。作为新手学姐,她火力全开,使劲浑身解数,线上一对一加了200多个新生,以一己之力为书院组织输送了“半壁江山”。在部门搭档和干事的通力配合下,她带队承办了首届校园泥地争霸赛、红岩月系列活动、校园运动嘉年华等校级活动,也连续三个月拿下了优秀部门。


大二下学期,她加入了双创先锋班,同时担任班级的项目经理,负责管理班级4个创业项目,为校内外领导来宾讲解双创基地,还组织开展双创集市,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交流的平台,在创新创业中拓展思维,她的团队也有幸荣获双创先锋班杰出奖学金。在双创,她经历着从小白到熟练、从迷茫到坚定、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。

大三是“兵荒马乱”的一年。从行政助理到带领两个新生班级的学生班导师,在新生军训期间日日早守晚归,20余次谈心谈话,30余次晚查寝,40余次深入课堂查课,所带领的两个新生班级荣获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荣誉称号,数名学生荣获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、“优秀共青团员”的荣誉称号。


作为“临危受命”的美食协会社长,面对只有社长的“空壳”社团,顿时觉得头都大了。于是拉起身边的同学好友加入社团,又干起“老本行”开始招新,在不懈努力下,顺利招新到了500余名社员。后来,她带领美食协会走进了重庆师范大学的“金色之秋”社团文化节,站上了重庆市“一校一社一品”答辩讲台,而后又承办了川渝美食Vlog大赛市级活动,在社团的答辩中,顺利拿下品牌学生社团第一名时,那些从零开始的日夜,都成了勋章。


与此同时,她还有一个身份:学生书院联合会执行主席,统筹服务10个书院学生组织150余名干部,牵头评优考核等工作,在幕后工作中沉淀,在脚踏实地中蓄力。还定期开展书院主席交流分享等常规会议,组织国际交流选拔、优秀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评选等10余项活动。每一次执行的背后,都是对组织能力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方位考验,而她也在力学笃行中不断突破自我。

转眼间,毕业在即,她仍没有放下肩上的担子,大四阶段又挑起了艺术传媒学院党建工作站主任的工作大梁,首次搭建艺术传媒学院“12345”党建工作体系,规范推进党员发展与转正工作,开展支委会、党员大会、专题组织生活会、主题党日等十余次活动,通过整合内部资源、联动外部力量,有效凝聚党建工作合力,推动学院党建工作标准化、特色化发展。

在学生组织工作的1000多个日夜里,完满学分突破1000分,志愿总时长达300余小时,积极活跃在台前、幕后、文秘、宣传、活动现场……肆意生长的本质,不是身份的叠加,而是能力的突围,那些角色早已将她锻造成一把“万能钥匙”。回首过去,一路曾走过的崎岖早已繁花盛开。

学生组织的舞台,是所有破茧者的试验田。每一段“破茧”的历程,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坚定的领航。旅途未尽,脚步不止,因为青春的意义,在于永远向更远处奔赴。未来,我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,在前行的道路上砥砺奋进。

(艺术传媒学院供稿)
(左天娇撰/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