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艺术创作从田间地头汲取灵感,当设计思维与传统工艺深度碰撞,劳动教育在艺术传媒学院结出丰硕果实。见证学子将劳动精神转化为生活美学的探索,酿成了设计里的温度。2025年5月9日,艺术传媒学院2021届“未生,未生之时”主题毕业展开幕式在学院黑匣子剧场隆重启幕。活动以劳动教育为核心,通过颁奖典礼、主题演讲与家校共赏等环节,展现艺传学子将劳动精神融入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。学院领导、师生代表及百余名家长共同参与,见证这场艺术与劳动交融的盛会。


匠心之作荣膺嘉奖,劳动精神闪耀展厅
开幕式伊始,学院对“优秀毕业作品”进行表彰。广播电视与编导专业学生胡梦依的《牛马精神》摘得二等奖,该作品历时半年,一人担任三角走访重庆大街小巷,还原重庆人民精神之美。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,更是青年一代用双手丈量生活、以匠心致敬劳动的生动答卷。


院长寄语:在泥土中播种艺术的种子
在颁奖仪式之后,院长李轶天老师发表了充满深意的讲话。她回顾了从筹备到成功展出的整个过程,强调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路径。展览的布置凝结了学生们的辛勤付出与智慧,他们在夯土砌墙、草木染布等实践中,深刻领会到“艺术源于劳作”的真谛。李院长指出,真正的艺术创作并非空中楼阁,而是从泥土中萌生的生命力量。学子们通过艺术的语言,生动地诠释了劳动的时代价值与意义。



家校共赏:触摸艺术背后的耕耘温度
艺术设计中的劳动诗篇开幕式结束后,毕业生与家长们在展厅中流连忘返,他们仔细观赏着那些将艺术与劳动完美融合的日常用品——手机壳、钥匙扣等。学生们的父母专注地看着节气纹样手机壳系列,他们发现每一道纹路都源自于中国民族智慧纹样,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民族传承背后的艰辛。当家长们扫码观看学生修改动态海报的延时影像,轻轻触摸抱枕上精美的刺绣时,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传统文化传承所承载的厚重与艰辛。



据悉,本次展览将历时整整一周,在这场艺术与劳动的精彩邂逅中,充满活力的毕业展不仅是一次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,更成为了新时代青年传承匠心、抒发奋斗情怀的生动课堂。展现了青年们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奋斗的不懈追求。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视觉享受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激励着每一个观展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,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。
(艺术传媒学院双院融合工作站供稿)
(唐佳乐撰/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