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工活动

【完满超级团支部】诵经典文脉,铸青春匠心 ——艺术传媒学院2025级网络与新媒体(专升本)12班团支部完满超级团支部活动

时间:2025-11-09 19:53 浏览:

为深耕中华经典文化内涵,凝聚团支部青春向心力,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、精神境界与文化传播能力,2025年11月3日,艺术传媒学院2025级网络与新媒体(专升本)12班团支部的19名成员,以“诵经典文脉,铸青春匠心”为主题,在天空105教室开展完满超级团支部活动。活动精心设计主题导入、经典诵读、感悟分享三大环节,创新采用“文化浸润+情感共鸣+思想升华”的三维实践模式,让同学们在墨香与声韵中触摸经典温度,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文化基因,真正实现“完满教育”与经典传承的深度融合,为青年学子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青春的文化桥梁。

主题领航:启经典之门,立传承之心

当日11:50,支部成员陆续抵达天空105教室。在主持人的引导下,同学们有序签到入场,脸上满是对活动的期待与憧憬。

待全员到齐后,主持人以“经典为何能穿越千年依然鲜活”为核心问题开启主题分享。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脉络切入,结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特性,深入阐述经典文学对当代青年审美情趣塑造、创意灵感启发以及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。“作为未来的传媒人,我们不仅要读懂经典、感悟经典,更要学会用新时代的传播方式讲好经典故事。”团支书语气坚定,“本次诵读活动既是一次沉浸式的精神洗礼,也是一次专业实践的预热,为我们未来将经典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积累宝贵经验。”他的发言条理清晰、内涵深刻,为活动奠定了庄重而热烈的基调,瞬间点燃了同学们对经典诵读的热情与思考。

声动经典:品文字之韵,抒青春之情

12:00整,主持人一声“经典诵读环节正式开始!”,瞬间将活动推向高潮。现场灯光柔和地聚焦在台前,支部成员们个个精神抖擞,摩拳擦掌地等着登台,要用自己的声音给千年经典注入新活力。

个人诵经典:展青春风采,悟文字力量

个人诵读环节好戏连台,精彩根本停不下来。首先是马灵娜和汪雨欣两位同学打头阵,她们一上场就自带气场,清亮又有活力的嗓音响起,《水调歌头》的词句缓缓流淌。两人语调拿捏得恰到好处,时而低回婉转像在轻声诉说,时而高亢豪迈似在纵情抒怀,把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里藏着的思念与豁达演绎得入木三分。台下同学都听得入了神,仿佛真的跟着穿越回千年之前,感受到词人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哲思。

紧接着,童瑶组合登场了。她们饱含深情地朗诵《雨巷》,细腻轻柔的声音配合着舒缓的背景音乐,缓缓勾勒出雨巷中朦胧的诗意画面,让大家沉浸在江南水乡的温婉意境里;

苏雯同学与黄宝庆同学诵读的《如果有来生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,温柔中藏着坚定力量;还有同学激情澎湃地诵读《黄河颂》,声音铿锵有力如浪涛击岸;《青春万岁》的朗诵朝气蓬勃,满是青年热血;《沁园春·雪》的演绎气势恢宏,将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的豪情展现得酣畅淋漓。每一段诵读都各有千秋,台下掌声一波接着一波。

集体诵经典:声韵映初心,文脉共传承

个人诵读的余韵尚未消散,集体诵读环节便温情启幕。全体成员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幕布上的诗文,共同朗诵《月光下的中国》。

“我一直想为月光下的中国写一首诗,我喜欢她宁静的样子,喜欢她温柔中的强大力量……”整齐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教室内久久回荡,像温暖的浪潮漫过每个人的心头。同学们情感真挚,将对祖国的热爱、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深深融入每一个字里,让经典诵读成为连接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的坚实纽带,也让“青春匠心”的内涵在声韵中不断升华。

心得悟语:探诵读之旨,聚奋进之力

12:25,感悟分享环节开启,教室内讨论氛围热烈。主持人抛出“诵读时哪段最触动你?”“会将经典分享给他人吗?”两个问题,同学们踊跃发言。

贵州的苏雯率先说道:“《黄河颂》中‘惊涛澎湃,掀起万丈狂澜’最打动我,它体现的民族不屈精神,正是我们专升本学子克服求学挑战的动力。”她的话引发共鸣,现场响起掌声。张小渝结合自身诵读内容分享:“《青春万岁》对理想的追逐让我共情,这四个字是青年的责任担当,作为传媒专业学生,深耕专业、打磨技能就是‘青春匠心’。”何启源则从专业角度表态:“肯定会分享!经典不应被埋没,我们新媒体专业学生,有责任用专业所长传播经典。”

交流凝共识 青春承使命

分享结束后,意见交流环节随之展开。同学们表示,活动打破了经典诵读“枯燥乏味”的刻板印象,让大家在互动体验中真正走近并理解经典,既丰富了课余生活、提升了文化素养与表达能力,也增强了团支部凝聚力。

12:30活动尾声,团支书总结道:“此次经典诵读让我们在文字中汲取力量、在交流中凝聚共识。经典是文化根脉,匠心是青春底色,希望大家将感悟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动力。”同学们纷纷认同,活动让经典从书本走向生活,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,也明确了青年传承文化的责任。未来,支部将通过经典文创设计、新媒体传播经典故事等多元形式,让团支部成为文化传播的“青春阵地”,以匠心守文脉,以青春赴新程。

(艺术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(专升本)12班团支部撰稿)

(王润/撰 王润、徐耀鸿/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