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紧扣行业技术迭代脉搏,以“AI赋能创作、融合深化育人、科研服务社会”为核心发展方向,在前沿技术应用研究、产教融合创新、课程思政深化及学术成果转化等领域持续突破,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落地见效,为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,彰显了教研室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科研实力与育人担当。
教改项目多点攻坚,层级化体系成效凸显
2025年,教研室持续深化教学改革,构建起“省部级引领、校级攻坚”的层级化项目体系,全年新增省部级教改与科研项目5项,校级项目7项,结题验收项目4项,形成“立项-研究-结题-转化”的良性闭环。在省部级项目中,胡巾煌主持的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《基于知识图谱的广告创作类课程自适应教学模式探索》顺利启动,联合郑宇、马周杰等教师组建研究团队,创新构建广告创作类课程自适应教学体系,为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全新思路;彭燕雪主持的《价值熔铸,三链耦合:教育家精神赋能设计专业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》同步立项,聚焦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培育核心问题,为师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。

在结题成果转化方面,郑宇主持的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《融合、破壁、革新-基于 ISD+ STEAM重庆高校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》于2025年9月顺利结题,其构建的“课程-实践-创新”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已全面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;彭燕雪主持的《文化自信视域下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双主线教学体系构建》结题成果,为教研室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学习的模板。同时闫公博主持的校级重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《非线性编辑》完成教学模式优化,研发的“导学案+项目实践”教学法显著提升学生实操能力。


学术成果量质齐升,科研反哺教学凸显
2025年,教研室教师立足专业特色与区域文化研究,学术成果输出实现量质双突破。全年发表教改与学术论文12篇,其中闫公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《人工智能与高校艺术设计课程“五维三全”育人模式研究》《基于非遗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》等5篇论文,分别刊发于《美术馆》《艺术家》等专业期刊,将AI技术融合、非遗数字化等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术表达;郭白璐老师的《场域融合视角下游戏化传播对重庆民俗文化的重构与活化研究》发表于《上海包装》2025年10期,为地方民俗文化数字化传播提供新路径。

著作出版再添新绩,闫公博独著的《数字化视觉设计创意与方法研究》《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》分别于2025年2月、9月由吉林美术出版社、吉林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,体现了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。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室将继续以科研项目为牵引,深化AI技术与专业创作的融合研究,拓展非遗数字化、乡村振兴可视化等特色研究方向,持续强化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,深化产教融合与地方服务,为培养兼具艺术素养、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数字媒体人才提供更坚实的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