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科研
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第13届NCDA大赛中斩获多项奖项

时间:2025-11-05 11:09 浏览:

近日,2025第13届未来设计师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(NCDA)全国总决赛与重庆赛区评选结果正式揭晓。我校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子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、创新的数字技术运用与扎实的设计功底,在全国数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,共斩获国赛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重庆赛区一等奖5+项、二等奖10+项、三等奖5+项,总计30+项大奖,彰显了专业在数字艺术设计领域的强劲育人实力。

作为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领域的权威赛事,NCDA大赛始终聚焦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深度融合,本届赛事吸引了全国近千所高校的数万件作品角逐。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子在国赛赛场表现尤为亮眼,3件作品一举拿下一等奖,覆盖视觉设计、非遗传承、品牌设计三大核心领域,尽显“以数字传扬文化”的创作特色。

王灿同学在程瑶老师指导下创作的《“洞·境”重庆防空洞视觉设计》,以重庆本土特色防空洞文化为创作内核,通过数字化视觉语言重构防空洞的历史记忆与当代价值。作品既保留了防空洞的历史厚重感,又融入现代设计美学,因地域特色鲜明、设计逻辑清晰,成功斩获国赛A1类(视觉传达设计)一等奖;张雪花同学在郑宇老师指导下的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掐丝珐琅》,创新性地将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与现代数字插画结合,用细腻的线条与鲜明的色彩还原掐丝珐琅的精致质感,让非遗技艺在数字时代“活”起来,拿下国赛A8类(数字插画设计)一等奖;张海雲同学团队的《“给物憩心”非遗艺术疗愈体验馆品牌设计》,则突破传统品牌设计框架,创新提出“非遗+疗愈”的品牌理念,从品牌LOGO到空间视觉均融入数字交互思维,获国赛I1类(品牌设计)一等奖,该作品同时拿下重庆赛区一等奖,实现“国赛+省赛”双丰收。

此外,陈娟同学的《春收夏长秋收冬藏之顺时养生》以传统二十四节气养生文化为核心,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将复杂的养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作品,获国赛二等奖;王冬梅同学的《青铜有“礼”》聚焦青铜器文化,用数字设计活化传统礼器的内涵与价值,获国赛三等奖,进一步印证了专业学子“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”的创作优势。

除国赛获奖作品同步斩获省赛一等奖外,刘婷婷同学的《城市的“痣”》以城市微小空间为设计对象,用数字化视角挖掘街头巷尾的“烟火气”,获省赛M2类(空间设计)一等奖;王菲同学的《瓷韵灵秀》聚焦瓷器文化,将传统瓷纹与现代设计结合,获省赛G1类(IP形象设计)一等奖;王飘同学的《萌宠计划》、张雅思同学的《心屿岛APP》则凭借人性化的交互设计与鲜明的视觉风格,分获省赛A2类(APP设计)一等奖,展现了专业在数字产品设计领域的教学成果。值得关注的是,专业在新兴数字设计领域同样表现突出:胡芮培同学的《溯·梦入汴梁城——虚拟现实场景漫游设计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北宋汴梁城的繁华场景,让用户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,获省赛C6类(虚拟现实设计)二等奖;郭睿臻同学的《骑程》聚焦骑行运动,通过APP设计实现骑行路线规划、运动数据可视化等功能,体现了专业对接行业前沿的教学方向。

本次大赛中,程瑶、郑宇、廖国臣、甄昊男等12位教师获“优秀指导教师”称号,形成了“分领域指导、全流程跟踪”的特色辅导模式——程瑶老师深耕视觉设计与品牌设计领域,指导的2件作品获国赛一等奖、1件获省赛二等奖;郑宇老师聚焦非遗数字化设计,带出2项省赛一等奖、1项国赛一等奖;廖国臣老师则在传统文化可视化方向发力,指导作品分获国赛三等奖与省赛二等奖,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精准赋能,助力学子突破创作瓶颈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以NCDA等高水平赛事为抓手,深化“文化传承+数字创新+实践育人”的培养路径,进一步提升学子的数字艺术创作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,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更多“懂文化、精技术、善设计”的复合型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