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蓝白绘新章,扎染韵未央 ——艺术传媒学院21142510团支部完满超级团支部活动

时间:2025-11-05 16:23 浏览:

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”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,为破解扎染等非遗技艺“人走技失”的困境,打破“传统=老旧”的认知误区,10月24日下午两点,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21142510团支部在双子湖举办“蓝白绘新章,扎染韵未央”完超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趣味游戏+全员非遗体验”为核心,让支部每一位成员在互动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温度,让千年技艺在青春校园焕发生机。

活动筹备阶段,团支部各小组分工协作、细致筹备:会务组统筹全流程,细化任务分工,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;后勤保障组提前布置双子湖场地,调试游戏道具、排查安全隐患;宣传组调试拍摄设备,为记录精彩瞬间做好准备;扎染准备组备齐染布、染料与工具,用扎实筹备为全员非遗体验筑牢基础。

指压板跳房子:赤足跃旧忆,童趣跨时光

“童心者,初心也。”“指压板跳房子”环节,成员们脱鞋赤脚站上指压板,交织在指压板的酸爽触感与跳跃的快乐之中。有人因平衡不稳笑作一团,有人因稳稳落地欢呼雀跃——在这场跨越年代的游戏里,成员们不仅重温了父母辈的童年记忆,更在老游戏的质朴乐趣中,读懂了传统生活智慧的传承意义。

投壶显雅趣:箭矢承古礼,嬉游见文脉

“投壶者,射之细也。”作为古代宴饮时的传统礼仪游戏,“投壶”环节让成员们沉浸式感受古人雅趣。大家手持箭矢,屏息凝神瞄准壶口,箭矢入壶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。有人一击即中喜形于色,有人反复调整姿势不言弃——在这一投一掷间,成员们不仅体验了游戏的快乐,更触摸到了传统礼仪中“礼”与“乐”交融的文化脉络,让千年古趣在校园中鲜活重现。

趣玩套环:圆环锁旧乐,闲情寄今朝

“民俗之美,藏在烟火气的玩乐里。”绿意盎然的草坪上,几只印着吉祥纹样的红纸杯静静摆放,彩色圆环在参与者指尖灵活翻转,随即带着弧线飞落。当圆环精准套住纸杯的刹那,现场或响起轻快的欢呼,或漾起会心的微笑——这一幕既是对童年街头套环小趣的生动复刻,更是将那份植根于市井的民俗欢愉,以鲜活可感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人们,让传统游戏的质朴温情,在新时代的休闲时光里依旧熠熠生辉。

踢毽子忆纯真:彩毽舞脚尖,童心归本真

“踢毽子之乐,在于轻灵与专注。”彩色毽子在成员们的脚尖翻飞,有人单脚踢、有人双脚交替,计数声与笑声交织成校园里的热闹乐章。当有人成功连续踢满五个毽子时,周围立刻响起喝彩声——这一充满童真的传统游戏,让成员们暂时卸下学业压力,在跳跃与追逐中重拾童年纯真,也让传统民俗游戏的快乐在青春时光里延续。

彩染布韵:千色承古艺,妙手焕新章

游戏环节结束后,最受期待的全员扎染体验正式开启。无需等待 “胜利”,每一位参与者都围坐于染料旁,在扎染准备组的指导下开 启创作。“扎结之巧,染色之妙”,成员们或折叠棉布成方胜纹,或用皮筋捆出螺旋花样,再将布料浸入彩色染料——当白色布料逐渐晕染出深浅不一的彩纹,有人惊喜于“冰裂纹”的自然灵动,有人沉醉于“扎花”的对称美感,真切体会到非遗扎染“每一件都是孤品”的独特魅力。正如非遗传承人所言:“扎染的美,在于人与自然的合作,在于每一次染色都充满未知的惊喜。”这份亲手创作的体验,让成员们对“传统技艺”的认知从书本走向实践,更懂得守护非遗的意义。

活动尾声,全体成员手持各自的扎染作品,在写有活动主题的横幅下合影,各色交织的布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,定格下与传统文化相遇的珍贵瞬间。后勤组迅速清理场地,确保双子湖恢复整洁;宣传组整理活动照片与视频,记录下成员们的笑脸与创作瞬间;团支部收集每位参与者的反馈,为后续传统文化活动积累经验。

此次完超活动,21142510团支部以“全员参与”打破非遗体验的“门槛”,用六大传统游戏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的桥梁。从老游戏的沉浸式体验到扎染技艺的亲手实践,每一位成员都成为传统文化的“体验者”与“传播者”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”,支部以青春之力为非遗注入新活力,让扎染这门古老技艺在年轻一代的热爱中,真正实现“韵未央”的传承与延续。

(艺术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10班供稿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何静/撰周钰琪 封宇 肖霄/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