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辅导员札记 许静:“宿”造和谐·“寝”系融融

时间:2025-11-05 16:06 浏览:

小张刚上大一,住的是六人间。刚开学没多久,矛盾就悄悄冒了头——室友喜欢深夜打电话,她被吵得睡不着。气不过,她就每天清早故意弄出响声“报复”。这样一来,寝室里的气氛更僵了。后来,室友们主动找她沟通,深夜通话停了,也委婉地提醒她动作轻一点。可小张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,一点没打算退让。渐渐地,室友们和她交流越来越少,她反而更爱唱反调。关系越来越紧张,最后演变成了五个人一起孤立她。有时候,小张还会突然发火,摔东西、说难听话,寝室里那点和谐,彻底碎了。室友们忍不下去,集体提出:要么她搬走,要么她们五个一起换寝室。

事件被我知晓后,我第一时间先稳住了双方的情绪。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知道,学生外在的过激行为背后,往往藏着更深层的原因,小张这么做,肯定不是单纯的“脾气差”。因此,我查阅小张的入学档案,也联系了她的家人和同学,慢慢拼凑出她过去的影子:小张自小是农村留守儿童,未与父母共同生活;性格孤僻,沉默寡言,习惯独来独往;进了大学,她也很少参加班级和学院的活动,几乎没真正融入过这个集体。其实,在处理过的很多寝室矛盾里,我都发现,个体差异、心理特征和性格特质,往往是引发矛盾的共性根源,小张的情况也不例外。

个体差异:藏在矛盾背后的“隐形推手”

大学生寝室里的矛盾,总绕不开作息习惯、为人处世方式、生活细节的差异,或是觉得自己的私有利益被侵犯。说到底,寝室里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、不同的家庭,经济条件、成长经历、文化背景千差万别,就像一颗颗独特的星星。大家在个性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道德观上难免有分歧,这些分歧,慢慢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。

心理性格:让关系变僵的“关键一环”

面对小张的情况,我很清楚,简单换个寝室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她得先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,才能真正走出困境。小张孤僻又有些高傲的性格,让她习惯了一个人待着,和室友、同学交流少得可怜,自然就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机会。在和大家的磨合中,她既不懂得理解别人,也做不到体谅他人,遇事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矛盾也就越积越多。

多措并举:一步步解开“心结”

1.个体层面:我和小张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,帮她梳理了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:

① 注入“阳光心态”:我告诉小张,不管以前有过怎样的辉煌,或是遇到过多少烦恼,都让它们留在过去。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,试着用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,态度再谦和一点,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。

② 转变思维,换位思考:我鼓励小张主动打开心扉,多和别人交流,慢慢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,遇到事情多往积极的方面想。平时也可以多练练“心理换位”,试着站在室友的角度考虑问题,这样心与心的距离会更近。

③ 启动“情绪管理”:我还教给小张一些调节情绪的小技巧:要是心情低落,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;或者读一本励志的书给自己充充电,听几首喜欢的歌放松一下;也可以找知心朋友、家人,或者我聊聊,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,就会轻松很多。

2.群体层面:为室友提供“和谐指南”

① 明理包容:我让大家试着去理解小张内心的挣扎及其家庭背景。大学就像一个万花筒,每个人的性格不同,才显得格外精彩,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,本身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。我还结合自己的经历,和她们聊了聊大学应该追寻的目标,希望大家能在充分尊重彼此的基础上,把道理说透,少一点隔阂。

② 用情体谅:鼓励开展“角色互换”活动,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一下。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能住在同一个寝室,本身就是一种缘分,生活习惯有差异很正常。平时多一点包容,少一点计较;多一点体谅,少一点抱怨;多一点沟通,少一点回避,用真心去温暖彼此,寝室氛围自然会好起来。

3.解决层面:一场共筑美好寝室的会议

我组织寝室里的所有人开了一次会。会上,大家围绕作息时间、洗漱时的动静、学习安排、值日分工、寝室建设、休闲娱乐这些“寝室大事”,畅所欲言,还一起头脑风暴,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。大家一起制定了一份“寝室公约”。室友们还主动和小张约定,以后会多沟通,用温暖的方式互相提醒、增进理解、彼此督促。大家一致同意暂不调换宿舍,相信小将逐渐开朗,拥抱积极生活态度,参与集体活动,携手编织闪亮的大学时光!

思考与实践做好学生成长的“引路人”

经过这件事,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感悟,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帮助。

1.聚焦核心,彼此尊重理解

作为辅导员,首先充分尊重理解学生,从关心学生角度出发,以学生切身利益为重。理解其家庭生活经历,从大学生活多样性、同窗情谊等方面引导,教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,理解尊重彼此,寻求合理解决方案。

2.细致观察,及早化解矛盾

平时加强与班委、寝室长的联系,通过学生干部及时掌握班级动态,发挥其信息传达与督促作用。当学生在思想、学业、情感、生活等方面出现问题时,力争早发现、早介入,预防事件发生,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及在思想、学业、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不良后果。

3.敞开心扉,密切师生沟通

辅导员需经常深入班级、寝室与学生谈心,兼具思想认识高度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。利用班会、主题班会、班委会等形式辅导,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大学生活中的各类问题,促进师生、生生敞开心扉,互动交流。辅导员需以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为学生创造优良学习生活环境,解决实际问题,切实做到辅学生成长、导学生成才、圆学生梦想。

4.端正心态,提升职业素养

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面对生活背景、知识背景各异,生活习惯、学习习惯、思想成熟度存在差异的学生,集体生活中难免摩擦,此时需辅导员沟通协调人际关系。与学生沟通时,辅导员首先需正确认识自我,摆正位置;其次要尊重他人,平等交往;再者需善于学习沟通技巧,掌握倾听、共情、尊重等技能,注意语言表达,持续提升职业素养。

辅导员是思政工作的主要承担者,需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,熟悉其常见心理问题。通过广泛、深入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谈心活动,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处理学习成长、择业交友、健康生活等方面问题,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。这既是履行职业道德的要求,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个人简介

许静  中共党员,毕业于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法学硕士。现为2024级广播电视编导专升本、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、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5-10班辅导员,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老师。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44届“动感地带”川渝“校园之春”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、获合川区志愿服务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在我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、两次获评完满教育先进个人突出贡献奖、累计获评校级先进个人20余次。